山西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3 11:31:35   浏览:87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西省建设厅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晋建建字[2007]200号


各市建设局(建委)、各有关单位:
  现将《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厅联系。



山西省建设厅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三日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管理,规范监理市场行为,促进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是指工程监理合同签订后,由建设单位将所签订的合同文本报具有该工程项目管理权限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查验、存档的活动。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实施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的监督管理。
各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工程监理企业承揽工程监理业务后,应当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合同》)。
  《合同》应具备下列主要内容:
  (一)委托监理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二)监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违约责任;
  (五)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
  (六)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方式;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合同》的签订应当满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监理企业留存需要,其数量不得低于3份。《合同》应当执行《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同时必须载明工程监理服务取费的内容。取费低于《规定》最低标准的,合同无效。
  第七条 建设工程监理费实行专户管理。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企业签订《合同》后,应当将确定的监理费用一次性打入指定的银行专户,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进行监管,并按建设单位确定的工程进度向工程监理企业支付。但最终工程的监理费用应当以工程监理企业所监理工程的造价为基准,进行结算。
  第八条 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企业自签订《合同》10日内,应当填写《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登记表》一式三份,与《合同》以及向指定的银行账户缴费的凭证一起报具有该工程管理权限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第九条 监理合同备案时,具有工程管理权限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查验下列内容:
  (一)监理企业在资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承担业务;
  (二)合同文本填写规范、有效;
  (三)监理取费符合《规定》要求;
  (四)已向指定账户打入监理费;
  (五)项目人员配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
  第十条 符合备案要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合同的封面上标注明确的标识。备案后的《合同》及《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登记表》,建设单位、工程监理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各留存一份。
  第十一条 备案后的《合同》内容有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5日内重新进行备案。
  第十二条 银行专户的设立、监理费用的监管和支付办法,由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已签订监理合同但未正式开工的工程项目依照本办法协商调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广东省政府


广东省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广东省政府



第一条 根据《广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第二条所列的组织和个人的统计违法行为,按本办法进行处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含县、市辖区,下同)人民政府统计部门(以下简称统计部门)负责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违法行为。
外商投资企业的统计违法行为,由市级统计部门负责查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应协同同级统计部门查处本部门管辖内的统计违法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故意提高实际统计资料进行多报的行为。
(二)“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故意压低实际统计资料进行少报的行为。
(三)“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捏造并上报虚假的统计资料的行为。
(四)“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依仗某种职权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的行为。
(五)“拒报统计资料”,是指负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经催报后仍不报送统计资料或在接到《统计检查查询书》后,逾期不予答复的行为。
(六)“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法定的报送时间而逾期上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是指在一个统计年度内,累计三次以上迟报统计资料(包括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或对某一类定期报表连续两次迟报的行为。
(七)“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是指未按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审批或备案,而自行制发统计调查表的行为。
(八)“擅自公布统计资料”,是指违反统计资料管理办法,擅自发表和公布统计资料的行为。
(九)“不按规定处理统计资料”,是指不按统计制度规定进行汇总,填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本规定罚款数额“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五条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并按违法数额占报告期实际数额的比例(“以下”不含本数,“以上”含本数)予以处罚:
(一)违法数额占报告期实际数额10%以下,或占总人口数额20‰以下,或占出生、死亡人口数额5%以下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法数额占报告期实际数额10%至20%以下,或占总人口数额20‰至50‰以下,或占出生、死亡人口数额5%至10%以下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至记大过的处分并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7000元以下罚
款;
(三)违法数额占报告期实际数额20%至30%以下,或占总人口数额50‰至80‰以下,或占出生、死亡人口数额10%至15%以下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降职的处分并处以5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7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罚款;
(四)违法数额占报告期实际数额30%以上或占总人口数额80‰以上,或占出生、死亡人口数额15%以上的,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并处以800元以上1000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10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罚款。
家庭户每瞒报出生或虚报死亡人口一个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个体经营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的统计违法行为,参照上述规定执行。一种统计违法行为涉及两项以上指标数据的,按违法比例最大的予以处罚。
第六条 拒报统计资料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至撤职的处分并处以5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条 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除限期补报外,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 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责令其立即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制发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擅自公布统计资料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除通报批评外,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大过直至降职处分,并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泄密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逾期不办理统计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不设立、涂改或销毁统计原始记录、台帐的,除限期改正外,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过直至降职的处分并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上述行为涉及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按第四条规定处罚。
第十二条 妨碍统计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包庇、袒护统计违法行为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过直至降职的处分并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侵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或对检举、揭发人员进行刁难、打击报复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并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统计工作人员不按规定处理统计资料或处理统计资料多次发生错漏,造成严重后果的,应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直至降职的处分。
统计工作人员泄露单位或个人的单项调查资料的,给予记大过直至撤职的处分。
统计检查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尚未构成犯罪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处分。
第十五条 被罚款者应在接到统计部门发出的《统计违法行为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缴交罚款。
需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统计部门向被处分者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发出《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和有关处分材料(副本)。有关部门应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抄送发出《通知书》的统计部门或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六条 违法者同时有两种以上统计违法行为,需处以罚款的,应分别处罚,合并执行。
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需给予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按数项处分中最重的一项予以处分。
第十七条 被处罚者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向作出处罚决定的统计部门的上一级统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3年2月1日起施行。



1993年1月15日
富士施乐案简评

马宁

4月23日晚,第一财经电视台报道了富士施乐与其客户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由来已久的纠纷。鉴于富士施乐涉嫌走私与垄断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以及该事件背后涉及的方方面面十分复杂(有关部门消极不作为,富士施乐公关有道,法院能否公正审理),小民只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浅见,希望网友能积极参与这个话题。

1、从合同条款的角度,应该客观审视。从上述电视报道来看,富士施乐与其客户签定的服务合同中有不公平的条款,如不得使用其他品牌的数码打印机。但即使由于双方谈判实力不对等导致客户被迫接受此类条款,其也可以通过补充条款来做适当补救,比如规定: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时富士施乐人员必须在几个工作日内上门维修,富士施乐未经客户同意擅自中断耗材供应,否则应赔偿给客户一定的赔偿金作为补偿。鉴于客户使用富士施乐的设备作为唯一的经营设备,富士施乐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服务合同,否则给客户造成的一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均同意赔偿给客户。

2、诉讼背后的双方考量因素有很多,不可能仅因为违约。此类纠纷出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合同条款的不对等决定了今后在履行合同中必然导致双方利益分配失衡,由于富士施乐在市场上的绝对控制地位,这个事实难以扭转。

3、法律拿破仑主义?不少人趁着该事件大肆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但小民早对这个法律没有信心了(想想该法难产的背景、在中国的可操作性),一些学者的鼓吹无非是想给自己的学术地位增加一些分量罢了。其实现在一碰到法律难题,好多人就自然想到立法,有网友戏谑此为法律拿破仑主义,十分可笑。中国的立法之粗糙怎么可能根本解决此类问题?再说了,依靠现有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足以规制该事件。只不多在中国,有法不依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罢了。怪不得英美法系的学者称大陆法系的法官是“机器人”(只知道机械套用法条)。

4、笔者记得,富士施乐涉嫌走私自去年被报道后,很长时间没有了下文。有关机关的调查也没了动静,可见富士施乐的公关之到位。正如一位网友所谈,中国的跨国公司深谙中国官场、商场的潜规则。富士施乐不肯提供有关进口的海关单据已经在舆论上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连小民也怀疑其是否涉嫌逃税,以及将国外的二手设备翻新卖给中国?(毕竟,日本人从骨子里是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商人尤其如此!)

从该事件的前前后后来看,小民觉得(不敢妄言预测),很可能事件本身会没有结果,个中原因各位就细细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