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0:29:47   浏览:87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暂行规定

国家档案局 国家出版局


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暂行规定
国家档案局、国家出版局


第一条 总 则
(一)书稿档案是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各出版社应建立、健全书稿档案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以利保管、查找和利用。
(二)根据书稿档案的性质和特征,应与本社的文书档案分开立卷归档和管理;出版社应设立书稿档案部门或配备专人负责书稿档案的统一管理工作。
(三)出版社各专业编辑室要密切配合书稿档案部门认真做好书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

第二条 书稿立卷基本要求
(四)书稿档案是反映出版社编辑出版各类图书(包括乐谱、书画、丛刊、期刊等)的历史记录,每一本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形成的书稿文件材料,应按其自然形成规律和固有的历史联系进行立卷归档。

第三条 书稿立卷方法
(五)书稿档案是以书名立卷,每出一本书立一卷或数卷。并按卷夹封面所列项目(见附件一)填写。
(六)在一个出版社连续出版多种图书的著(译)者的书稿案卷,一般也应以书名立卷,并按出版年度归档。为便于利用和研究,可另立“书稿档案人名索引卡”(见附件四)作为辅助的查找工具。
(七)出版社各专业编辑室的书稿档案,在未出书前,责任编辑应将一本书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放在一个卷(袋)内,避免散失。出书后,要检查档案是否齐全,然后送书稿档案部门归档。
(八)凡接受出版的著(译、画)作原稿,根据其历史参考价值,由编务部门处理退留。凡决定留存的原稿(手迹),在出书后随书稿档案一起归档。
(九)卷内文件按文件之间的联系进行系统排列。
(十)如著(译)作原稿(手迹)和付印校样数量大,也可分开设专库保管,但需建立“书稿、校样保管卡”(见附件五),以利查找。
(十一)跨年度的书稿档案材料,放在图书出版的年度立卷。每个案卷应在卷首附“卷内目录”(见附件二),要逐件填写,编上页码,卷末附上备考表(见附件三)。
(十二)卷内材料以左下方对齐,在左侧装订。遇有照(底)片等,须标明标题和作者,装纸袋装订;装订线外有批改文字的须贴边装订;重要小条贴在大张纸上装订。装订时应去掉金属品,以免腐蚀文件。
(十三)出版社的全宗号由上级档案部门确定。卷号由出版社的书稿档案部门统一排列、编填。图书分类和编号由出版社按具体情况自行规定。

第四条 书稿立卷归档范围
(十四)每一本图书的书稿档案,应反映编辑出版的全过程,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如下:
(1)选题、约稿、发稿、出版情况记录和书稿合同、协议书。
(2)历次审稿意见:包括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副总编)决审意见和外审、会审意见以及责任编辑加工整理记录。
(3)出版社的请示报告、上级的指示、批复和重要电话、面洽或会议记录。
(4)著(译)作原稿(手迹)和付印校样。
(5)与作者往来信件(事务性的例外)和退改意见。
(6)编审发稿单,出版记录卡,原稿退稿签收单。
(7)发稿后的变动(如书名、作者署名、发行方式的改变、停发、停印、停装、停售、报废等)通知单。
(8)稿酬、版税通知单。
(9)图书事故检查记录,以及印刷厂反映的重要问题记录。
(10)有参考价值的读者重要来信、重要书(画)评。
(11)再版修改意见。
(十五)书稿档案内凡涉及文书档案的文件,如向上级的请示报告、批复,出版物的停售、销毁通知,以及对外合作的合同、协议书等,须用副本(抄件)或影印件归入书稿档案内。

第五条 书稿档案的转移
(十六)出版社图书版权转移时,书稿档案一般应随同转移到另一个出版社。

第六条 书稿档案的保管期限
(十七)书稿档案依据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十八)凡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知名作家、科学家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书稿档案,列为“永久”保管。这类书稿档案在出版社保管相当一个时期后,经鉴定、编造清册向档案馆移交。
(十九)凡比较重要的、具有长期借鉴、利用价值的书稿档案,列为“长期”保管。这类书稿档案系指50年以内需要查考的档案。到期经过鉴定,认为需要继续保存的,则由出版社长远保存下去;需要升为“永久”保管的,应编造清册送档案馆。
(二十)凡是一般的、在一定时期内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书稿档案(包括退稿的),列为“短期”保管。此类保管的时间一般是指15年以下。到期经过鉴定,认为还需保存的,则仍由出版社保管。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经出版社领导批准后,可予销毁。
附件一 卷 夹 封 面
-------------
|全宗号|目录号|卷 号|
|---|---|---|
| | | |分类---------
| | | |编号---------
-------------

× × 出 版 社 书 稿 案 卷

书(稿)名称-----------
著 译 者-----------

-------------------------
卷内共 张
-------------------------
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
保管期限
-------------------------
注:全宗号、目录号供上一级档案部门使用。
附件二 卷 内 目 录
------------------------
|顺序号|文件名称或事由|文 件 所|备 考|
| | |在 张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三 备 考 表
本卷内优缺点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责任编辑: 年 月 日
立卷人: 年 月 日
检查人: 年 月 日
附件四 ×××出版社书稿档案人名索引卡
--------------------------
|著 译 者 | |笔 名| |
|------------------|------|
|顺序号| 书 稿 名 称|年 度 及| 备 注 |
| | |档 案 号|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附件五 ×××出版社书稿、校样保管卡
书 名-------------
著译者-------------
-----------------------
|版 次| 版 次印刷|书号| |库存号| |
|----|------------------|
|出版日期|年 月 日|存库日期|年 月 日|
|----|----------|-------|
|原 稿| 页|作者校样| 份|付印清样| 份|
|----|----------|----|--|
|附 件| |经手人 | |
-------------------------



1981年11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04〕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各地卫生、公安、司法部门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和控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我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发出《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108号)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用药的通知》(中疾控疾发〔2004〕370号),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库,保证药品及时供应,并向各地免费提供了防护用药,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也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切实保障卫生、公安、司法等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统筹安排,设置药品储备库。储备库的设置和药品的供应参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用药的通知》执行。已设置药品储备库的省份,立即检查应急药品的储备情况,完善更换机制,确保供给,避免浪费。
二、各地应将公安、司法等有关工作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所需的抗病毒药物统一纳入药物储备计划。
三、为了应对突发的职业暴露事件,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各地要在2004年11月底以前,将药品储备库建立情况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报我部疾病控制司。
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免费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免费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汴政〔2005〕5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开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免费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

开封市农民工免费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民工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支持农民 工积极参加培训,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培训补助资金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短期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补助。培训补助资金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给予补助。
第三条 对农民工培训补助资金实行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分口实施、综合协调的原则。培训补助资金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民工培训,各县(区)要按1:1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第四条 农民工培训时间一般为15-90天,具体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工种的不同确定。市、县财政补助标准按培训时间和工种不同,确定不同补助标准,原则上在补助经费限额内按以下标准:培训时间30天内补助100元;60天内补助200元;90天内补助300元。为保证教学质量,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0个学时。
第五条 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培训机构应保证受培训农民充分转移就业。转移就业率要达90%以上。用人单位与农民签定的劳务合同期限应不低于6个月。
第六条 培训补助资金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券形式直接补贴给受培训农民。培训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
第七条 培训机构须经市劳务输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确认。确认后的培训机构要向社会公布培训单位的名称、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标准、政府补贴标准及就业去向等内容。
第八条 农民工持培训券自主选择经认定后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培训券交培训机构,减免等值学费。每期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将受训农民的培训券、发票、身份证复印件、考试合格证明以及输出就业合同等材料一并报到相关主管部门,最终确认培训人数和补助金额。
第九条 劳动、农林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搞好培训券的发放、管理与使用。培训券必须填写领取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和家庭住址等内容,不得空项。
第十条 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台帐,台帐必须写明学员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补助)情况、就业单位、联系方式。培训单位的法人代表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劳务输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监督电话:3381630 3381604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行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