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关于派遣中国医疗队赴乌干达工作的协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8:41:04   浏览:84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关于派遣中国医疗队赴乌干达工作的协议

中国政府 乌干达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关于派遣中国医疗队赴乌干达工作的协议


(签订日期1991年4月11日 生效日期1991年4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为了增强两国友谊,加强在卫生领域的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1)应乌干达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乌干达政府”)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中国政府”)同意派遣一支医疗队赴乌干达工作。
  (2)中国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将由十二名人员组成,其中包括:
  (A)医生九名(内、外、妇、口腔、眼、针灸、麻醉、放射、耳鼻喉各一名);
  (B)翻译一名;
  (C)司机一名;
  (D)厨师一名。

  第二条 医疗队工作期限为二年,自抵达乌干达之日算起。

  第三条 医疗队的职责包括协助乌方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工作(验尸除外),进行技术指导,并在医疗实践中交流经验。

  第四条 工作地点在金贾医院。

  第五条 乌干达政府的义务如下:
  (1)根据乌干达的现行法令规定,向医疗队提供必需的药品器械。所提供的药品器械将由医疗队保管使用。
  (2)对医疗队需要从中国进口的药品器械和其他物品免征税款,并为医疗队办理有关海关手续。
  (3)负责承担医疗队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旅费和机场费。
  (4)向医疗队提供住宿、家具、水、电、交通工具、燃料、医疗费和工资。月工资标准为:
  (A)主任医生和医疗队长:相当于150美元的乌先令;
  (B)主治医生:相当于130美元的乌先令;
  (C)其他人员:相当于100美元的乌先令;
  上述费用由乌干达政府按每月底美元对乌先令的官方汇率向医疗队拨付。

  第六条 中国政府的义务如下:
  (1)每年向乌干达政府赠送价值人民币十四万元的药品器械。这些药品器械将由医疗队保管使用。
  (2)负责承担医疗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往乌干达共和国的国际旅费和机票费。

  第七条 在乌工作期间,医疗队将享受乌干达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假日。每工作满十一个月,医疗队享有一个月的假期,工资照发。

  第八条 医疗队应遵守乌干达法律和尊重乌干达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九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或在执行中发生争议,将由中乌两国政府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第十条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医疗队两年(二十四个月)工作期满之日止。
  本协议由双方各自政府授权人于一九九一年四月十一日在恩德培签订,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写成,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乌干达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杨先达               古 比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川市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试行办法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铜川市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试行办法


(1994年3月21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适应企业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待业保险制度,参照国务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市辖区内县(区)属以上集体企业、街道办集体企业及各类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均应参加职工待业保险统筹。
第三条 本试行办法所称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系指非农村户口的职工。
第四条 享受待业保险的待业职工是指:
(一)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
(二)濒临破产的企业处于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
(四)按照有关规定被企业辞退、开除、除名的职工;
(五)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或市级以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关停企业被精减的职工。
第五条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企业按其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待业保险基金(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
(二)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由银行按国家规定支付的利息;
(三)职工待业保险基金滞纳金收入。
(四)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经市政府批准,可适当提高收缴比例。
第六条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市县两级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
(一)各县区属集体企业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由县区劳动服务局统筹。
(二)市属以上集体企业(含部、省属企业办的集体企业)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由市劳动服务局统筹。
第七条 缴纳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单位,应于每月发工资前向当地劳动服务局报送《职工待业保险基金计算报表》,于发工资后五日内缴纳基金。逾期不缴者,除限期缴纳外,每延期一日加收滞纳金5‰。
第八条 缴纳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方式分为现金缴纳、转帐支票、汇票、银行委托收款等,由缴纳单位自愿选择其中一种。
第九条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实行年审制度,年终审核。
第十条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预算、决算和财务管理办法,均按国有企业待业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
(一)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待业期间享受的救济金、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
(二)扶持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提取比例为待业保险基金总额的26%;
(三)待业职工和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费,提取比例为待业保险基金总额的5%;
(四)银行的手续费。
第十三条 待业职工在待业期间的待遇:
(一)待业救济金按工龄计算,工龄每满一年发放救济金一个月,最长发二十四个月救济金;
(二)救济金的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
(三)医疗费实行包干使用,每人每月15元,随同救济金发放;
(四)丧葬补助费和抚恤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一)领取救济金超过规定期限的;
(二)已重新就业的;
(三)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的;
(四)工作未满二年,因违纪被企业开除、除名、辞退的;
(五)应征入伍的;
(六)考入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学习的。
第十五条 职工待业后,原单位应及时将职工档案转交当地劳动服务局,待业职工持有关文件(证件)到当地劳动服务局登记,并领取《职工待业证》和救济卡。
第十六条 救济金和医疗费每月发放一次,待业职工在当月十日前持《职工待业证》、救济卡到当地劳动服务局领取。
第十七条 对以非法手段领取待业保险救济金的,除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外,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待业保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对挪用公款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待业职工的再就业实行劳动部门提供服务,个人竞争就业制度。
第二十条 “三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从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转发省监察厅《河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行政处分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政府


转发省监察厅《河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行政处分规定》的通知
省政府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监察厅制定的《河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行政处分规定》,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制定并施行《河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行政处分规定》,是贯彻执行《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实现我省“一高一低”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各部门要从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的高度,认清形势,严肃纪律,对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给
予适当的行政处分,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保证完成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这一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河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行政处分规定

(省监察厅 一九九一年六月)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根据《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违反计划生育构成犯罪,被免予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被判刑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条 符合生育条件但未领生育证而生育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
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第五条 超生一个子女的,给予记大过以上至开除处分,但一般应给予降级以上处分;超生两个子女的,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收养他人子女的,或者为达到生育子女的目的,将已有子女送他人抚养后又生育子女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六条 骗取生育证、节育证、病残儿鉴定证以及其它计划生育证明而生育的,依照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从重处分。
第七条 虐待女婴或者女婴生母的,给予记过至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至开除处分。弃婴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溺婴的,给予开除处分。
婴儿出生后隐瞒去向的,以弃婴论处。
第八条 擅自为节育对象摘取宫内节育器,做输卵管、输精管复通手术,出具假证明,做假节育手术,或者违反规定鉴别胎儿性别的,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留用或开除处分。
第九条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发生育证或者批生育指标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留用或开除处分。
伪造、变造、出卖生育证、节育证、病残儿鉴定证或者其它计划生育证明的,给予降职至开除处分。
第十条 隐瞒、容留、强迫子女或者他人违反计划生育规定,造成计划外生育或超生的,给予记过至撤职处分。
使用不正当手段达到子女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或者超生的,给予降职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纵容、支持溺婴、弃婴、虐待女婴或者女婴生母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
第十一条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对计划外怀孕能采取补救措施中止妊娠而故意贻误时机,以罚款代替采取补救措施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
第十二条 侮辱、威胁、殴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以其它方式阻碍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进行的,给予记过至降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第十三条 对不认真执行《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定,造成本地区、本单位人口严重失控的,给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
第十四条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成绩的,给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记过至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或撤职处分。
第十五条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行贿受贿、贪污、挪用、侵占或者挥霍浪费计划外怀孕费、计划外生育费、超生费或者罚没收入的,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和有关规定从重处分。
第十六条 从事婚姻登记、户口和粮食关系、营业执照等管理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违反计划生育人员办理婚姻登记、户口和粮食关系、营业执照的,给予记大过至降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定,应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处理。
监察部门立案查处的违反计划生育案件,由监察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 其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违反《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定,应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管理权限比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6月18日